沿着河湖看新疆丨麦盖提县百万亩生态林是如何“养活”的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原创    时间:2023-09-09 02:09:30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康颢严


(相关资料图)

三面环沙的喀什地区麦盖提县,距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5公里,过去常年经受风沙肆虐、流沙侵袭。历经十年鏖战,不毛之地“长出”一道横跨50公里、纵深2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如双手捧护着临近沙漠地带的百万亩耕地和在此居住的群众。

扎根沙漠的梭梭林一角。康颢严摄

这,就是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

9月7日,记者一行从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出发,沿382乡道向东行驶四五公里,就进入生态林范围。登高一望,排列整齐的胡杨、沙枣向南北绵延,看不到尽头,东侧林边是沙丘起伏的浩瀚荒漠,“一线绿”与“连片黄”产生色彩碰撞的震撼。

“现在全县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风沙天气由原来的150余天缩减到50天以内,年降水量由原来的56.5毫米增加到110毫米。”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主任殷红海介绍,2012年麦盖提县开始建设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每年春秋两季10万人次的各族干部群众进入沙漠奋战,年复一年中总结出换土种植、沙漠打井等沙漠造林经验。2022年春,县城南北林区合拢,46万亩的大型生态林矗立在麦盖提县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

工程一期树已种完,工程二期正在有序推进。已经种下的2.6亿株生态林,在水资源有限、养护压力巨大、县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是如何“养活”的?

“细分不同树种精准浇水,用最少的水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麦盖提县防沙治沙中心干部阿迪力·麦麦提说,2012年建设之初,生态林工程就引入智能滴灌项目,如今林间智能化、自动化的设施能及时感应苗木需水、供水实时情况,实现滴灌最优化供水。同时,针对不同树种制定轮灌计划,如对需水量较高的杨树和需水量较少的梭梭、沙枣分别制定浇灌方案。现在,生态林亩均年用水200立方米,比常规林田年用水300-400立方米节约很多。

目前,生态林工程开凿机井450眼,铺设滴灌带46万亩,定植新疆杨、文冠果、胡杨、沙枣、沙棘、红柳、梭梭等生态林木和苹果、新梅等经济林木2.6亿余株,各类苗木的总体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护林员在进行排沙工作。康颢严摄

正在林间巡视的护林员阿布都卡迪尔·卡米力和同事,不时拿起滴灌细管连接处,拆开、抖一抖输水管、再接上。“这是在排沙,每周要清理一次管子里的细沙、水锈,保证滴灌系统输水畅通。”阿布都卡迪尔说。从小生长在吐曼塔勒乡的他,还记得小时候村里一年里有半年吹着风沙,县里决定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时他和家人每年都积极参与,现在家乡生态环境好转,他做起了护林员,负责1800亩林地的养护工作。

麦盖提县鼓励困难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参与生态林管护,先后带动周边乡镇150余户群众参与生态林管护,实现270人就业,户均年收入近4万元。

生态林很多树木被周边群众和全国“树友”志愿者认养。康颢严摄

“我们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支持、科技保障’的造林管护多元投入、多方参与的生态建设新模式。”殷红海说,自2012年至今,先后有深圳中环油等企业、广东中山大学等机构和组织以“认养”方式,投资建设防风固沙生态林,整合捆绑“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项目资金,为生态林的养护运营和不断扩建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建设中心展览厅内展示着十年植树造林历史。康颢严摄

在生态林建设中心展厅,冻干肉苁蓉、罗布麻蜜、沙枣蜜等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着参观人群的目光。麦盖提县依托生态林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2016年建立刀郎生态肉苁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依托26万亩梭梭林大力发展梭梭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建设,目前已种植6.5万亩梭梭肉苁蓉,今年轮采2万亩,预计年产值400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东、安徽等沿海省份。2021年,基地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当地群众就业100余人,每年基地还会按比例“反哺”资金投入生态林扩建工作。

“不仅要‘养好’现有林场,还要‘养大’防风固沙生态林。”殷红海说,沙漠治理、沙产业开发、农民致富增收的多赢格局,有力促进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工程二期有序推进。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