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点:博士论文后记再“破圈”,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永远值得钦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时间:2023-06-21 19:48:19


(资料图)

最近,多篇令人感动的博士论文后记(致谢部分)“破圈”传播,引发关注和讨论。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工学博士黄国平在论文致谢中写道:“从家出发坐大巴需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县城,一直盼着走出大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博士赵安则在论文后记里回忆道:“因长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楼和胶囊屋,后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这些追忆求学路上坎坷挫折的真挚文字,让读者感受到他们一路走来的不易,也让人对他们取得的成就多了一份敬意。

每个认真对待学业的年轻人,都有自己探索学问、突破自我的故事,不少人都会在论文后记里向帮助过自己的师长朋友表示感谢。不过,更容易“破圈”传播、感动大众、引发共鸣的,大多出自寒门学子之手。

一些人将这类后记当成“励志故事”,也有人从别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方。这些都是“破圈”论文后记的价值所在。最重要的一点,是人们通过阅读这类文字,深刻意识到了“天道酬勤”这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读书确实可以改变命运”,正是人们在这类事件中产生的最大共识。

近年来,不论是在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不看好年轻人求学深造,乃至贬低读书价值的声音并不少见。有人认为读书再多、学历再高,也没法改变一些学生的命运,还不如让他们趁早进入社会赚钱。但是,从这些论文后记来看,那些用心求学的寒门学子,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学历,更是独一无二的人生感悟与精神境界。

求学读书的很多收获,是不能通过一时利益得失来衡量的。更多的知识,可以让人以不同的角度和视野认识世界,潜心读书的岁月,也能让人的心态与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这些收获,都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虽然并非每个年轻人都适合读博士、做研究,但这些感人的求学故事,却可以让每个年轻人在前进的路上受到激励。谁都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家庭,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懈努力,克服先天的劣势,最终实现人生的突破。天道酬勤的故事不会过时,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永远值得人们钦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